清华大学在江西首创乡创特派员,乡村振兴还能这样做
第3431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高校作为当代社会智力最密集、人才最集中的机构,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当务之急是培养与鼓励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形成高校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基于对“五个振兴”工作目标的理解判断,浮梁县委、县政府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提出“乡创升级版”提议,双方共同提出以乡村特派员制度为核心的浮梁模式,并设计了“四驾马车”乡创驱动体系。本期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转发文章《文创与乡创|浮梁县与清华文创院携手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您提供关于乡村振兴创新发展的一些启发。
后台回复【乡创特派员】获取浮梁县《关于创建乡创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全文。
作者 | 胡春平(江西省景德镇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程新宇(江西省浮梁县委书记)、胡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 院长)、殷秩松(浮梁乡创学院 院长)、洪涛(浮梁乡创学院 副院长)
编审 | 小田(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和旅游产业前沿》第八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高校在其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就高校支持乡村振兴曾谈到:“高校作为当代社会智力最密集、人才最密集的群体,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当务之急是培养与鼓励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形成高校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学术,还要有一流贡献。后者对于评价大学的水平更具有实质意义。这个贡献体现在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利益。论文要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广阔乡村中。清华文创院有文创领域一流的研究成果,一流的人才储备,还有一流的社会资源,而这些,都必须融入国家主流发展中才有价值,才有一流贡献。而乡村振兴,就是当代发展主流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也是清华大学携手浮梁县开展乡村振兴模式探索的初心与使命。
2020年6月5日,浮梁县邀请胡钰教授一行前往考察。考察团就浮梁文脉、生态本底、乡村发展、文旅资源等开展了实地调研。考察团认为,浮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乡村工作扎实、发展潜力良好,具备探索文化创意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的工作基础,也是高校介入乡村振兴工作的理想实践地。2020年9月25日,浮梁县委书记胡春平一行到访清华大学,与胡钰等就浮梁县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会上,胡春平书记强调了浮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决心,希望携手清华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胡钰院长提出,浮梁具有“最中国、最田园、最人文”的瓷源茶乡魅力,清华大学愿意携手浮梁县打造“中国田园教育发源地、中国田园艺术创作地、中国田园生活理想地”。2020年10月7日,“茶话浮梁·原乡中国”智库沙龙活动在瑶里古镇举办。本次沙龙促进了浮梁县与清华大学文创院战略合作的达成。浮梁县委书记胡春平和清华文创院院长胡钰在活动中共同为“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乡创基地”揭牌,标志着清华文创院乡创基地正式落户浮梁,由此拉开了双方合作的序幕。
浮梁县委、县政府与清华大学文创院共同对浮梁县乡村振兴的路径规划进行了宏观布局:一是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建引领与上下融合;二是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前提,要着力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三是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要着力焕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要创新性地构建“两山产业体系”;五是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要着力建设宜业宜居的美丽生态家园。基于对“五个振兴”工作目标的理解判断,浮梁县委县政府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结合清华大学文创院提出的“乡创升级版”的提议,双方共同提出以“乡创特派员”制度为核心的浮梁模式,并设计了“四驾马车”乡创驱动体系,包括:一是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了“乡创特派员制度”并付诸实践,助力组织振兴工作目标;二是开办浮梁乡创学院,着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助力人才振兴工作目标;三是策划实施“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系列共创活动,把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文化振兴工作目标;四是提出“两山产业体系”的理论创新,并策划建设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以生态本底为考量,以文创科创双轮为驱动,探寻两山产业升级的路径,助力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工作目标。
以下对浮梁县“四驾马车”乡创驱动体系的具体实践及成果进行介绍。
浮梁县“乡创特派员制度”的创新与实践
在浮梁县与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多次研讨中,立足浮梁瓷源茶乡、山水田园的文化和生态优势,结合浮梁县开展的“双引双选”重要举措,胡春平书记提出,在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基础上,开创性探索“乡创特派员制度”,即乡创2.0模式实践探索,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引导扶持”,推动自下而上社会性、生态性的乡创生态圈的形成。随后,清华大学文创院协助起草了《关于创建乡创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草案)》,《意见》迅速获得了浮梁县委县政府认可,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创建乡创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并出台了《浮梁县乡创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自乡创特派员制度建立以来,浮梁县16个乡镇、143个行政村积极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迅速成立领导机构,引导人才积极参加乡创特派员选聘。全国各地的业界精英纷至沓来,最终选出了第一批26名乡创特派员,浮梁乡创地图初见雏形。
乡创特派员制度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创实践渐成星火燎原的趋势下,一项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制度探索,是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升级;是党委政府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通过派遣国家机关(公务员)干部或引进人才,遴选掌握乡村创新发展理念的公务员、企业家、创业者、社会工作者、艺术家、设计师等人才,选聘为“乡创特派员”,作为乡村“首席运营官”,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引导支持在地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与村书记、主任形成“双轮驱动”,共建人文乡村,共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乡创特派员制度实施坚持创新开放、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原则,通过选聘引进特派员,创立乡创学院、乡创基地、乡创联盟等方式“自上而下的引导扶持”,调动广泛社会化力量的创新活力,激发在地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社会创新“自下而上自然生长”,走出一条上下联动的乡创发展之路,实现万众创新和乡村振兴。
“乡创特派员制度”开展了以下具体实践并形成了初步成果:
1.开展“乡创特派员制度体系”建设,形成可复制范本。
一是清华大学文创院起草了《关于创建乡创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草案)》,后由浮梁县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实施性文件:《关于创建乡创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试行)》和《浮梁县乡创特派员管理暂行办法》,为“乡创特派员制度”的推动提供了政策端的组织动员和实施保障(详见附件一,附件二)。二是清华大学文创院支持县委组织部制定了乡创特派员选拔评议考核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因时因地细化选聘条件和程序、任期责任和管理、考核评价办法、激励保障机制等系统化措施,充分保障招新引智、荟聚英才,首批“乡创特派员”评议工作已经实施,为“乡村振兴”的人才招引提供了新的范式。三是清华大学文创院支持浮梁县政府建设“乡创特派员制度”引导扶持政策体系:一方面推进管理类政策集成,围绕乡创集成政府各部门相关政策,统一分类打包形成政策平台,提供便利服务条件;另一方面推进扶持类政策集成,针对乡创企业给予培育期的税收减免,针对有潜力的民宿类投资给予贴息支持,针对市场运营主体采取以奖带补的形式在规划、设施改造、产品设计、品牌运营等方面给予奖励性支持。
2.开展乡创协同发展体系建设,赋能乡创特派员的乡创实践。
浮梁县委县政府与清华大学文创院在携手开展乡创特派员制度的策划设计过程中,有一项重要共识:乡创特派员有别于独立个体自发的乡创实践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乡创特派员的工作,既有自上而下的赋责赋权,又有自下而下的自主推动,还有以人才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形成赋能支撑。因此,营造“乡创特派员”生态体系,建设乡创协同发展体系,是“乡创特派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工作必然。
因此,在乡创特派员制度推行伊始,浮梁县与清华大学就着力开展乡创协同发展体系建设,打造对于乡创特派员的赋权和赋能的综合体系:一是浮梁县与清华大学共同建设乡创基地,作为清华大学文创院在浮梁的工作平台,作为清华校友师生在地参与乡创的实践基地,也作为乡创联盟、乡创生态营造的主力发展平台,作为在地青年人才的社群平台;二是依托清华大学等高校教育资源,双方联合发起设立乡创学院(浮梁县委组织部指导下成立的民非机构),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中间社会组织,解决如何面向特派员和特派员的潜在群体,如何面对乡镇干部、村干部,如何面对村民(乡创学堂)做理念、方法传播、培训和共创的问题,也通过社区营造动作,促进城乡融合、人才融合和文化融合;三是依托清华创意开放平台C-LAB的创意资源,双方联合发起成立乡创联盟,集结社会性创新创意力量,形成一个大的、外部的、公共性的资源、人才、项目池,支撑乡创特派员的工作。乡创联盟是外部资源导入的平台、外部人才导入的平台,同时是跨界的协同创新平台。乡创协同发展体系是政府、社会、企业、人才多元力量协同开展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探索。
3.务求落实,推动各乡村乡创特派员实践有效开展。
乡创特派员制度实施后,首批正式选聘了26名乡创特派员。从乡创特派员的构成上看,有8人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2人来自江西省内,10人来自景德镇市,6人来自浮梁县。真正实现了上下融合、内外结合的多元共创。此后,各乡创特派员根据自身优势并紧密结合所在村在地资源,开展了高质量有特色的乡创实践工作。以下分享两个特派员的案例:
一是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臧湾乡寒溪村乡创特派员孙倩女士及团队在深入考察后,与浮梁县委、县政府达成“艺术在浮梁”项目协议。“艺术在浮梁”运用“艺术创生”理念,为浮梁量身打造一个通过文化艺术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区域性样板项目。项目由国际策展大师北川富朗先生担任总顾问,以江西省旅发大会召开为时间点,第一期实施区域选址为臧湾乡寒溪村,以史子园小组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以点带面,打造一整套村落计划。2021年1月,“艺术在浮梁”在地考察工作开启,十余位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建筑师陆续来到史子园考察相关点位,探讨艺术落地计划。本项目计划于2021年5月正式开放参观。
二是景德镇锦泰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港乡港口村乡创特派员谢锦红在港口村打造红色教育研学营地--锦泰文化营地,以茶叶、瓷烧、创作、手工艺制作、自然生命科普、“走进农家”“体验农活”“巡游农园”等为内容,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红色旅游、户外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中小学生和户外活动爱好者参观、游玩。锦泰营地乡创项目将紧跟乡村振兴战略步伐,讲好农村故事,培育村民技能,建立农村读书屋,开展好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九九重阳节农村活动,打造一个集教育、娱乐、文化、富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浮梁特色综合营地。
首批26名乡创特派员,在依托各自所负责村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都在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情况,开展着类似的乡创实践,为乡村振兴开展着多元化的探索,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乡创成果。
1.乡创特派员制度是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制度设计。
乡创特派员制度因其独特的赋权、赋责、赋能体系设计,以及“自上而下的引导扶持”和“自下而上自然生长”上下联动的乡创发展路径设计,强化了党对乡村自发的、多元的、广泛的乡创实践的关注和扶持,也加强了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2.乡创特派员的选派聘任具有社会开放性。
乡创特派员不是体制内的选派,而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性的选聘过程,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一个高标准的选派、选聘过程。对于广泛的有热情投身乡创事业、但一时不具备条件和机会的申报者,通过纳入到乡创基地、乡创学院和乡创课程体系中培养提升,带动他们参与到乡创特派员的工作当中,未来成为高水平的乡创特派员。
3.乡创特派员的岗位职责兼具全面性,尤其关注文化建设。
乡创特派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书记,应更关注文化建设和经济资源盘活。资源不仅仅是经济资源,包括对支撑乡村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生态资源等多方面的资源的盘活,是整村运营经理,是首席运营官,它的重点职责就是在地资源盘活和在地文化重塑。
4.乡创特派员的工作机制具有独特性。
乡创特派员不是劳务性聘用,是调动更多的社会人才在情怀驱动下的、以项目为抓手的、自我组织资源的、跟村里的状况做适配的、能够形成一个自我良性运作的工作过程。乡创特派员无需强制驻村和以天数考核,更多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制定来进行合同制的考核。特派员在乡创发展理念指导下有主动调动外部资源、盘活在地资源的提案过程,根据提案形成年度目标、完成年度任务,据此形成对他的年度考评内容。
5.乡创特派员工作需要形成系统性的支撑赋能体系。
乡创特派员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才工作,应该形成一个以人才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这个配置包括乡创特派员自发的、个人性的配置过程,也包括提供公共性、社会性的资源配置体系,也包括政府的资源、政策的配置。要探索形成对于乡创特派员在落实岗位职责上的赋权和赋能的综合体系。第一是从县委组织部总体管理驱动,从乡创特派员的选派、服务、考核、退出与奖励,包括相应的配套措施。第二是从政府各个部门全方位对乡创特派员的一种支持体系。需要各委办局、各乡镇能够在资源统筹与倾斜,政策突破与配套、服务配套与支持等方面,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对乡创特派员的支持,不是对个人的支持,而对整个乡创实践落实的支持。
浮梁乡创学院的创新与实践
浮梁乡创学院是浮梁县委组织部指导下成立的民非机构,解决如何面向特派员和特派员的潜在群体,如何面对乡镇干部、村干部,如何面对村民(乡创学堂)做理念、方法传播、培训和共创的问题。通过论坛、授课、工作营、外出游学、实战任务、在线学习等来推动学院的课程运作。2020年12月18日,浮梁乡创学院成立大会在浮梁县体育馆召开。县委书记胡春平为浮梁乡创学院授牌。2021年1月,浮梁乡创学院第一次理事、监督筹备会正式召开,会议对《浮梁乡创学院章程(草案)》、《浮梁乡创学院理事、监事、负责人及法定代表人员名单》、《浮梁乡创学院务审批管理制度》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修正及表决。2021年3月,浮梁乡创学院通过民政部门注册审核,正式成立,浮梁乡创学院的运营步入正轨。
1.开展组织建设,构建浮梁乡创学院管理体系。
浮梁县与清华大学文创院联合发起设立了“浮梁乡创学院”,其性质是: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举办、从事非营利性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其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培育乡创特派员,为推动浮梁县乡村振兴工作作出贡献。其登记管理机关是浮梁县民政局;其业务主管单位是:浮梁县委组织部。清华大学文创院开展了乡创学院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工作,通过实行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机构设置上,我们设立了:办公室(行政协调机构)、教务处(教学研究机构)、总务处(后勤保障机构)、联络处(资源对接机构)的学院运营体系,推动乡创学院的日常运维。
2.开展教学研究,构建乡创学院核心课程体系。
新时代给乡创学院的成立和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更好地做好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做好乡创特派员、乡村工作者的培训和融合工作,是乡创学院的重要课题。构建乡创核心课程体系是推动乡创学院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抓手,基于此,浮梁乡创学院在筹备期就积极提出推进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并进行了深入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目前,浮梁乡创学院已经构建形成覆盖乡创全维度,涵盖“乡村振兴宏观视角”、“文化创意支持乡村振兴”、“乡创文旅操盘/运营”、“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乡村规划/建筑/设计”、“乡村产业融合与产业兴旺”、“乡村博物研学教育”、“乡村振兴金融”等8个主题领域,包含39门课程的乡创课程体系,助力乡创理念的传播、乡创文化的融合、乡创技能的提升和乡创优秀实践的推广。
3.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和拓展乡创学院导师团。
浮梁县与清华大学文创院以乡创学院为平台,搭建浮梁乡创“人才库”。乡创学院的人力资源开发拓展,依托乡创联盟的建设和运营,发挥好其集聚作用和赋能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乡村人力资源拓展工作:一是建设乡创联盟的常态化招募渠道,广泛联合各界积极参与乡创实践的个人和机构,为浮梁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乡创共生生态和跨界协同的乡村创新平台;二是举办乡创沙龙,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最新动向、浮梁乡创重点事件进行专题设计、策划和实施,不断集乡创相关领域政产学研金服创人才;三是举办以开放浮梁应用场景、消费场景,响应浮梁乡创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的双创大赛,通过赛事征集、评选和运营,促进赛事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可持续的经营性资产。通过大赛提供舞台,吸引更多的创意人士、团队或者机构关注浮梁、落地浮梁。
通过前期的策划运营,乡创联盟目前已完成首期招募工作,共招募110个机构与个人,初步形成了浮梁乡创学院导师团。
1.浮梁乡创学院的成立,是对新型乡村振兴中间社会组织建制的探索。
浮梁乡创学院本质上还承担着乡村振兴的新型中间社会组织的角色和职责。乡村自下而上的生长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要发展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引导扶持,比如政府的党建引领、乡镇统筹,集体经济作为主体的推动等,此外还需要搭建中间社会组织,推动多元社会性力量的形成,达成共识共创共振。浮梁乡创学院的建设成立,正是浮梁县与清华大学文创院对新型乡村振兴中间社会组织建制的探索。依托浮梁乡创学院,我们在2021年春节之际,推出“浮梁红·守千年”百村过大年活动,让不同的村庄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策划各具特色的过大年活动,形成全域共振,最终达到了全网2亿规模的传播体量,体现了乡村振兴中间社会组织的蓄力与联动作用。
2.浮梁乡创学院的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目标人群导向的复合运营系统。
浮梁乡创学院的建设运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办学机构,不仅承担着理念传播、技能传授的教学任务,也承担着文化融合、社区营造的工作职责,其建设运营,是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多维度多层次复合系统。基于此,我们构建了浮梁乡创学院运营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六个维度:
一是高规格乡创品牌论坛。该论坛密切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文件精神,立足于我国广大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与经验,深度策划,通过高规格的嘉宾邀请、高质量的内容设计、高水平的平台建设,打造极具影响力的乡创品牌论坛。
二是乡创讲座。讲座面向浮梁县域全体领导干部,尤其是乡镇和村干部、乡创特派员等,邀请乡村振兴领域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实践团队,就政策解读、形势分析、实践案例、合作需求等,开展讲座和分享,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统一认识、深度思考、开阔视野和合作交流。
三是乡创学堂。面向广大乡村干部、村民群体、乡村创客,邀请乡村文化领域工作者、乡创领域专业人士(如食品、非遗手工等)、乡村创意人士、新乡贤群体,就耕读教育、技能提升、文化传承、美丽乡村等,开展讲座和分享,不断开展和推动社区营造工作,富足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乡创生态的持续优化。
四是乡创云学堂。为均衡乡创教育资源配置,以更经济、效益的方式推动乡创教育培训工作,特设置“乡创云学堂”板块,通过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开展合作,研发乡创在线云课程,打造浮梁乡创可借鉴可复制的云端内容。
五是乡创研学团。即全国乡村振兴和乡创领域的优秀实践调研和产业考察之旅,由清华大学文创院策划实施,遴选浮梁在乡创领域的领导干部、乡创特派员、乡创实践人士等,以研学团的方式,走访国内优秀乡创实践区域,以期开阔视野、交流借鉴、达成合作。
六是乡创工作营。聚集乡创领域专家学者、乡创特派员、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等,以工作营的形式,对乡创年度发展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享和关键突破,对新一年乡创工作计划、重点行动任务安排、关键项目需求等进行交流研讨和系统设计。
浮梁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县城,有着五个千年文化传承:千年瓷茶文化、千年县衙文化、千年农耕文化、千年理学文化、千年商业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还曾经涌现过白居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篇佳话。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重现乡村活力,是清华大学文创院在乡创实践中始终保持关注和探索的。
结合在地文化元素,由浮梁县和清华大学文创院联合策划发起“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活动,作为浮梁打造区域IP的目标。2021年春节期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春节篇系列活动正式策划实施。本次活动集合多支国内优秀文创团队和内容制作团队,深度挖掘以港口村、沧溪村、严台村为核心的浮梁过大年民俗与传统,共探疫情期间过节新方式:在线上,我们与央视合作打造“云村晚”,探秘浮梁县千年之貌,实现特色文化的全面立体呈现;与网易逆水寒合作,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复刻“浮梁红·守千年”过大年场景;与国内最大填色二次元社区“漫芽糖”万人手绘“浮梁红·守千年”。在线下,我们策划打造了“沧溪秘境”汉服秀,并邀请中国首位3D街画艺术家齐兴华在沧溪村创作国潮街画……通过多元共创内容,全网渠道传播,让浮梁的传统文化在全平台绽放。在这次“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春节篇的活动中,共有356名村民参与直播,摄制200+短视频/微记录/微剧,12家权威媒体深度报道,全网实现2亿传播体量。
盘活文化资产、孵化优质内容、打造内容矩阵,由点拓面、连线成片、辐射全域,落实一次多渠道共举的IP盛典,从而带动浮梁县文旅产业全面发展。是“浮梁焕新中国节”在浮梁乡创的有益实践,也是顺应疫情防控形势的乡村文化振兴破题之举。
1.“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是立足在地文化,融合焕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振兴举措。
一方面,我们始终密切关注和融合在地文化元素,“浮梁红.守千年”的IP正是源于浮梁县委书记胡春平同志的策划,“红”,是一种颜色,是浮梁红茶的浓郁芬芳;是一种符号,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火热期盼与欢庆之喜;是一种文化,是浮梁薪火相传的鲜明信念与赤诚之心。而“守”,是一种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更是延续千年文明、弘扬千年文化、活化千年民俗。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将浮梁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要素进行融合,通过节日新触媒渠道,将浮梁的文化特点和田园生活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形成了对浮梁区域文化IP的塑造和持续传播。
2.“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呈现典型共创特点。
此次活动的组织过程,集合了央视生活圈、央视网、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国内传播平台,集结水木乐创、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网易逆水寒、华裳九州、原乡映客、好吃来电、谷雨设计、嘉乡好物、漫芽糖等超过40个国内优秀文创团队、内容团队“共创”参与。首批乡创特派员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在浮梁县全域掀起了活动热潮。
3.“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以创造留存经营性资产为核心考量。
“浮梁红.守千年”并非典型意义上的周期性活动,而是将焦点放在创造留存经营性资产上,为后续运营服务提供支撑。此次春节篇的活动通过共创行动,将人才、资源、观念引入到乡村,激活在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形成一系列未来可以持续运营的经营性资产,包括品牌资产(乡村新IP)、数据资产(网络传播销售数据)、内容资产(新内容、新商品)、网络资产(新流量、新粉丝、新渠道),为乡村后续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助力。
4.“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引领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新生活风尚。
在新冠疫情特殊背景下,“浮梁红守千年—浮梁云村晚”共有356名村民参加录制,以文化集人气聚人心,通过精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活动,将热闹祥和美好的新年气象,浮梁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传递给无法返乡的在外游子和全国人民,引领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新生活风尚。浮梁发展集团总经理江平对此现象做了评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建设中,手机成为了新农具,直播成为了新农活儿,农民成为了新演员,数据成为了新农资,充分展现了新乡村的新风貌。”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在参与《浮梁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的过程中,创新性提出“两山产业体系”的概念,并获得浮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同,最终纳入规划文本,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融合发展,构建两山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战略:贯彻“两山”理论,立足茶瓷林田矿水竹校等资源禀赋,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生产生活一体,构建在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驱动,政府、企业和市场一体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两链并举,特色化、集聚化、智能化三化同步,大数据、金融、科技、文化四手发力,积极构建两山现代产业体系。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建设两山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我们策划打造“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该平台旨在推动浮梁两山产业体系的创新发展,以在地资源禀赋为依托,以科创和文创双轮驱动,探寻产业高附加值发展路径,构建在地特色的两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该平台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产业创新研究,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浮梁两山产业体系的相关领域、垂直产业的发展开展前期研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二是利用浮瑶仙芝厂区打造两山产业创新园,实现五个创新目标,即:创新要素汇聚、创新品牌发展、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体验业态和创新政策支撑;三是开展无形资产的创新和持续运营,持续举办“浮梁红.守千年”活动。焕新中国节是一种创新的乡创实践,是以“共创”的新组织方式,打造乡村振兴新农资,是有益于两山产业发展的品牌活动。
目前,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运营公司——浮梁两山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成立;两山产业创新园的载体——浮瑶仙芝厂区已经完成收储,并开展相关规划设计工作;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垂直产业主理人体系已经完成建构并启动招募。
1.“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实际上是乡村振兴的中间产业组织。
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来看,区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间产业组织的组织与带动。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高新区”模式。高新区的建立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直接成果,高新区本质上是集产业组织于一体的实体,它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吸引优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优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浮梁两山产业发展过程中,作为中间产业组织的“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是创新活动的载体,是创新活动组织和推进的直接承担者和执行者,是产业组织要素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中介等机构的聚合者、统筹者和协调者。
2.“专业领域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是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核心理念。
“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本质是依托产业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构建在地特色的两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策划设立了垂直产业创新发展主理人体系。该体系侧重形成对垂直产业的智库和主导推动力量。我们结合浮梁的实际情况,初期设计了“浮梁全竹产业”、“浮梁味道食品产业”、“浮梁户外产业”等三大垂直产业领域,并导入外部产业专家,形成对相关产业的整合、对接、孵化。
3.“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尤其注重品牌创新以及无形资产运营。
纵观世界品牌发展史,所有的品牌大国崛起都经历过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大国再到全球化的品牌输出的蜕变过程。已是制造强国的中国,品牌崛起将成为必然。“两山产业创新园”园区将企业品牌创新孵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为企业提供从成立成长到发展壮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园区将为创业者提供从企业创立到步入稳定发展轨道、从工作到生活的全方位空间生态圈和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圈。为入驻企业提供个性化办公、休闲体验、生活配套、互动交流的承载空间。在无形资产运营上,两山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依托“浮梁红守千年”焕新中国节品牌,引入抖音、微信、央视网、网易、水木乐创、艾斯玛特等数十家机构作为共创合作伙伴,共创浮梁乡村振兴的IP、内容、数据、网络等全新无形资产,支持两山产业体系创新发展。
推荐收听
推荐观看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运维3000多期(持续8年有余,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7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